協同社萬善堂
  地址:安康路一段317巷內
沿革:本堂創設於1866年(清同治5年)。先民在安坑拓墾之初,因戰亂或疾病瘟疫死亡的無主屍骨,由地方人士將之集中安葬,四時祭祀,即民間俗稱的「萬善堂」或「有應公廟」。1907年(日明治40)之後,安坑公學校幾次新建校舍,及1937年(日昭和12)興建台北州立結核病療養院(現今的清風園),整地時挖出的無主骨骸,都歸葬一處。
戰後1952年,地方人士於安康路一段317巷內興建下城萬善堂,將舊地的骨骸全部 遷葬安奉。1981年至1986年安康路拓寬期間,沿路挖出的無主骨骸,及附近公墓的無主骨骸,全都歸葬於此。
廟堂現狀:在地方人士倡議下,於1982年擴建為三層鋼筋水泥建築。三樓主祀地藏王菩薩, 並祀觀世音菩薩。二樓安奉金斗甕、神主牌位及某些人家的祖先牌位。一樓則是無主骨骸同歸所。

重要祭典:
     農曆七月一日開鬼門關。由爐主開鬼門關後,上午進行起鼓請神儀式。先安六神,迎請土地公,並請「大士爺」來監普。因化施食物要平分,不可搶食。然後請有主無主的孤魂進同歸所鑑納,由誦經班誦經拜懺。下午舉辦普渡,法師巡筵,至少準備五隻豬公、豐盛的牲禮和鮮花果餅飲料,舉辦蒙山普渡,邀請好兄弟盡情享用祭品。待好兄弟吃飽喝足,謝壇送神,醮事完滿。
 



 農曆七月十五日中元普渡法會。當值的爐主一早要去協同社請孤。即將萬善堂的香爐請到太平宮參與中元普渡法會,並於當日法會結束請回下城萬善堂。目前全省廟宇只有太平宮有「請孤」的儀式。會中擲筊決定明年的爐主。法會中還要請「大士爺」來監普好兄弟,不可搶食。在「大士爺」監督下,融合相處,法雨均霑。
 
 農曆七月二十九日關鬼門祭拜儀式。請好兄弟各歸本位,好好回去休息,莫要出來調皮搗蛋。
 法會開始由太平宮董事長黃朝安率領安坑五大柱及里長們上香
下城萬善堂今年準備八千斤白米發放給華山基金會和弱勢團體